蒙古櫟是東北林區重要的次生林樹種,屬于國家二級珍貴樹種。蒙古櫟根系很深、耐寒旱、耐瘠薄,是荒山造林的優選,雖然優點很多但是它天然不耐移植,尤其叢生蒙古櫟6-9米的大規格叢生苗,移栽后初期枝葉繁茂,隨后常因根系恢復緩慢引發抽條、整株枯死,成活率低。主要原因是叢生蒙古櫟的深根系受損后水分吸收與蒸騰失衡,再加上環境突變導致生理性脫水。因此利用科學假植這種方法保存,是關鍵技術。
一、叢生蒙古櫟6-9米需要假植的原因
蒙古櫟是東北林區重要的次生林樹種,屬于國家二級珍貴樹種。蒙古櫟根系很深、耐寒旱、耐瘠薄,是荒山造林的優選,雖然優點很多但是它天然不耐移植,尤其叢生蒙古櫟6-9米的大規格叢生苗,移栽后初期枝葉繁茂,隨后常因根系恢復緩慢引發抽條、整株枯死,成活率低。主要原因是叢生蒙古櫟的深根系受損后水分吸收與蒸騰失衡,再加上環境突變導致生理性脫水。因此利用科學假植這種方法保存,是關鍵技術。
二、假植叢生蒙古櫟的核心環節與技術要點
苗木預處理是成活基礎。需要注意的是提前一周向樹冠投影區澆灌營養液,增強根系養分儲備。挖掘前三天噴施抗蒸騰劑,能堵塞葉片氣孔以減少水分蒸發。而且土球直徑需達胸徑十倍以上,并用需要用草繩密實捆綁防散坨。這些操作很重要。
栽植操作也很關鍵,需要淺栽高培,土球面需高出地面20厘米,避免栽植過深導致根系窒息。還要密實回填,邊填土邊搗實,消除土球與土壤間的空隙,防止積水爛根。要精準修剪,保留差不多2/3的樹冠,炎熱天氣時候留冠要更少,這樣減少蒸騰面積。還有就是從挖掘到栽畢需控制在48小時內,最大限度縮短根系離土時間。
三、假植叢生蒙古櫟栽植后,如何養護?
樹干需要纏草繩,樹冠搭遮陽率50%–60%的遮陽網,每日早晚噴水保濕9,避免蒸騰。每2天噴施1次抗蒸騰劑,要800–1000倍液,連續15次。向樹干注射“注活快”等營養液,維持代謝活力。還要定植水澆透后灌入生根劑,誘導新根生成,土球邊緣打通氣孔,插入帶孔PVC管或填石塊,增強根部透氣性,維持土壤濕度適中,也要避免積水誘發根腐病。6–9米叢生蒙古櫟假植成功,需要快、穩、準、狠、細等方法,通過科學起苗、精細栽植與系統養護,方能使這一生態衛士在逆境中重獲新生。